113.11.29溪州部落文化踏查

113.11.29 溪州部落文化踏查

參訪地點:溪洲原住民族生活文化園區

參訪緣由:認識溪州部落,了解與部落共學之可能性

關於溪州部落:
1960年代後,大量原住民移往都市謀生,臺北地區由於就業機會增加,不少阿美族人也遷入此地居住,一方面因為市內地價高昂無法在市內購屋居住,另方面因為所得較低,許多人深陷生活困境,只能占地蓋屋,四處遷移找地居住。

到了1970年代,來自花蓮玉里鎮觀音部落的族人,發現新店溪左岸有一塊與原鄉類似的土地,於是在此落地生根,1980年代以後聚落住戶陸續增加。先後歷經颱風、嚴重火災與拆遷抗爭,終於2021年完成搬遷決議。採「333自力造屋」方案,由族人作主,參與設計,藉由政府、聚落及學界三方合作,規劃成為全國「都會區原住民示範聚落」。由阿美族的國際藝術家優席夫擔任設計工作,融入阿美族的部落美學,再次結合族人合作精神。

與部落共學:

溪州部落屬於都會區的部落,多數的族人以建築板模工為生,工作粗重辛勞且易受傷,故希望能在就業類型上有所變化。

本次文化踏查,通識中心參與的老師有具品牌設計管理、服裝設計、妝造設計、美容保養等專長的老師,希望藉由實地訪查、深入了解,能找到與部落共學之可能性。惟花麗老師提到,收入來源的轉型須考量到既有收入可能會減少還有學習成本等問題,因此這也會是未來中心若與部落進一步互動時需列入考量的部分。

通識中心師長與族語老師林花麗女士、文健站照服員璽將‧阿穆依、娜告‧法拉漢

由族語老師林花麗女士介紹溪州部落之緣起、抗爭與重建之歷程

由阿美族的國際藝術家優席夫擔任設計工作,融入阿美族的部落美學,再次結合族人合作精神。

除了板模工之外,部落裡婦女與小孩也嘗試製作的手工藝品,擴充經濟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