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USR計畫 (第二期)] 社區更新活化與韌性提升-以公館城南聚落為例

ImgDesc


計畫名稱:
社區更新活化與韌性提升-以公館城南聚落為例

執行期程:
109/1-111/12 (大學特色類萌芽型)

計畫主持人:
邱建國

計畫參與教師名單:
蔡孟廷、蔡孟涵、蕭博謙

計畫場域:(服務地點)
臺北市中正區富水/水源/學府三里

校內學生參與人數:31人

計畫理念:
防救災整備基地計畫涵蓋三軍總醫院舊址水源基地,水源路、汀州路三段一帶為都市計畫劃設防災公園用地,學人新村過去是國防醫學院宿舍,見證了戰後初期美國民間團體援助臺灣醫療發展的歷程。本計畫以里為單位並擴展之公館城南聚落區域,以防救災為基本元素,融入歷史文資保存與活化,進而達成永續與韌性之都會聚落文化城市之建構。並由實際場域推動之經驗,進而反思相關課程內容與培養都市防災與文資保存兼具之設計與規劃工程師。

計畫簡介:
本計畫將邀請公館水源地區之富水里、水源里、學府里及國防部共同參與,結合社區推動防救災工作,融入歷史建築更新活化議題,加深居民連結,協助社區進行防災規劃。另將協助遠在尼泊爾的育幼院(Snow Manjushree School)整治其邊坡以降低災害威脅。另以課程引導學生設計及規劃智慧對話機器人,協助防救災工作推動並融入聚落歷史文資,使社區邁向永續與韌性,並配合智慧科技創造社區價值。

欲解決問題:
1.眷村聚落屬較封閉型區域, 與里民間較少互動,里民對於眷村聚落環境亦不甚瞭解,隱藏災害避難逃生危機。
2.國外場域尼泊爾郊區受2015年大地震影響,建築物嚴重倒塌,許多窮苦家庭至今仍無法重建,當地兒童育幼院房舍緊鄰 45 度以上邊坡,且缺乏有效之排水系統,甚為危險。

解決方案:
1.以社會實踐課程方式結合學校與在地組織,共同培育跨域人才。
2.搭配3D列印及空拍測繪等技術,製作大區域模型提供防災規劃所用,活化眷村房舍為防災教室宣導防災觀念以提升防災意識,結合智慧對話機器人建置,提供初期防救災資訊研調與,繪製緊急避難設施及資源點地圖,規劃臨時集結點與避難路線。
3.與尼泊爾當地大學連結,共同協助整治邊坡降低危害,促進學生之國際與跨域學習。

未來願景:
推動聚落文化之更新與活化外,亦可以防災及歷史文化為議題,增進鄰里居民與村居之交流並深化其區域認同,以邁向永續與韌性城市。


永續發展目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