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談、講座]Voices from Mekong-藝術影展、映後座談會及專題講座;講者:Wayla Amatathammachad、Sean Chadwell、鍾適芳、Stefanie Eschenlohr(114.05.09)

海報

活動名稱 :

「Voices from Mekong」藝術影展、映後座談會及專題講座工作坊系列活動

活動說明:

傾聽來自湄公河流域的聲音和故事,來湄公河電影院觀賞來自寮國、柬埔寨、緬甸、泰國、越南的未來預言。

孕育生命的大地之母~湄公河,周遭環境的水源之爭、環境污染和過度開發,藝術文化者如何以創意思維和跨域行動面對永續議題。

為打造校內的雙語學習環境,本活動全程以英語進行,針對東南亞的文化環境議題與全校教職員生共同討論與思考解決方案,培養其國際社會議題的敏銳度與對於東南亞文化的了解。

Listen to the voices and stories from the Mekong region.  Come to the Mekong Cinema to meet the stories of prophecy from Laos, Cambodia, Myanmar, Thailand, and Vietnam.

Mekong River, the mother of the land and life, has been facing threats from water resource dispute, pollution, and overdevelopment. How can artists and cultural practitioners respond to these urgent sustainable issues through creativity and cross-national action?[For English version, please click here.]

活動內容大綱 : 

影展[以該國語言發音 搭配英文字幕]

影片放映「Mekong 2030」

以湄公河為主題,在過度開發和環境變遷的脈絡下,寮國的龍坡邦電影節發起跨國共製的「Mekong 2030」計畫,包括五部來自柬埔寨、寮國、緬甸、泰國、越南的劇情短片,講述人與自然千萬年來的共存與共滅。
情節設定在2030年,五位導演帶來風格迥異的故事及手法,講述人與自然環境共生共滅的關係。這部電影作品的創作,不僅想給予觀眾在觀看影片時獲得娛樂和體驗,更希望激發觀眾對這條珍貴的生命之河的關注,進而採取保護河流的行動。

片名 導演/國籍 影片簡介
靈魂之河 Kulikar Sotho/柬埔寨 這是一部以輕鬆幽默的「公路電影(或是河上電影?)」呈現的寓言故事。場景設定在2030年,發生在柬埔寨東北部的偏遠地區,透過主角的旅程,提醒當代觀眾重新思考我們對環境破壞的態度,以及氣候變遷對湄公河流域造成的影響。
Che哥 Anysay Keola/寮國 主角Xe回到他成長的湄公河小漁村,如今村莊幾近荒廢,返鄉後卻介入了一場手足間的衝突,一間西方公司針對致命性的瘟疫,正在研發的瘟疫解藥,而母親的血液剛好變成稀有且高價的資源。利用他們的母親的血液而獲利,符合道德倫理嗎?
被遺忘的湄公河之聲 Sai Naw Kham/緬甸 兩位女性在片中努力尋回和湄公河有靈魂連結的祖靈,同時也喚起社群的韌性與凝聚力,共同守護湄公河。
界線 Anocha Suwichakornpong/泰國 一位藝術家正準備關於「泛靈信仰與河流生態」的主題展覽,隨著展覽的進行,作品與它所描繪的世界之間的界線,卻漸漸模糊,成為一個知識與感知交會的異想空間。
看不見的河 Pham Ngoc Lan/越南 這部影片由兩段旅程交織:一位中年女性逆流而上想尋找30年未見的舊愛;同時一對年輕情侶正順流而下,前往一座神秘的寺廟,試圖找回長年失眠的解方。

 

短片播放暨座談會:湄公河的藝術敘事與環境變遷 - [全英文進行]

環境變遷衝擊人類的生存,是自然的反撲?還是人類歷代搭建的前因與後果?

湄公河的藝術敘事與環境變遷 座談會
探討藝術家在所屬的環境和社會脈絡下,如何面對環境變遷議題及敘事,帶來改變

主持:鍾適芳/政大傳播學院副教授
與談:
Sean Chadwell / Blue Chair Film Festival 總監
Wayla Amatathammachad / Prayoon for Art Foundation 總監
徐言老師/通識教育中心 副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

短片:The Che Brother
導演:Anysay Keola (寮國)
長度:20分鐘
傳染病、科學、醫療、金錢、救贖與人性的糾葛?是預言未來,還是反省過去及警惕現在?一個關於不久的未來的預言故事。

[座談會詳情]

專題講座工作坊[全英文進行] -

上午場「與自然共舞:在泰國鄉間重新想像生活方式」

機智鄉民與自然共舞的理想生活?誰說沒有錢就不能有美好富足的生活?

一起走進泰國的鄉間社區,看看泰國雷府丹賽區的居民的生活智慧,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運用創意和韌性,與自然共舞,過身心靈都兼顧的日常生活。

一起動手畫出屬於自己的「小宇宙地圖」,從中深刻地認識自己、他人、自然與社會的連結感。

[講座工作坊詳情]

下午場匯流湄公河的藝術、科學與故事」

說一個好故事也能帶來社會變革及促進環境永續?

這場參與式的對話,討論將從藝術家、觀眾和利害關係人等不同的角度,透過媒體來實現社會變革時所面臨的挑戰。
Sean會帶來其他寮國電影中的短片,讓這場對話可以在藝術、科學與說故事中流動與匯聚。

[講座工作坊詳情]


合作單位介紹 : 

蘆葦女力logo

湄公文化中心(Mekong Cultural Hub, 簡稱 MCH)致力於賦能多元的藝術文化實踐者,實現他們對於可持續且包容的亞洲的願景。MCH 的方法以同儕學習為基礎,重視在地知識的交流,並致力於從支持與促進草根性的藝術文化組織。

自 2018 年以來,MCH 已建立了一個超過 250 位以上的學員夥伴參與的網絡,他們參與不同的培訓、專業交流與夥伴學員計劃;也促成了一個來自超過 20 個亞洲國家、超過 1000 位的藝文實踐者參與的社群,透過每兩年舉辦一次的「Meeting Point:亞洲藝術與社會行動平台」進行連結與交流。2023 年,MCH 發起了一個「亞洲藝術與社會實踐網絡」(Art & Society Hubs Network Asia)的民間藝文組織網絡。[更多詳情]

Mekong Cultural Hub (MCH) empowers diverse cultural practitioners to bring to life their visions for a sustainable and inclusive Asia. Its approach is based on peer-learning, using local knowledge and empowering the grassroots.
Since 2018, MCH has built a network of 250 Fellows, who have taken part in training, professional exchange and fellowships, and a community of 1000 practitioners from 20 countries in Asia who have come together through the bi-annual Meeting Point on Art & Social Action in Asia. In 2023 it initiated the Art & Society Hubs Network Asia.[Read more...]


活動期間:114年05月05日(一)至05月09日(五)

兩場講座及映後座談會報到時間:活動前30分鐘開始報到,敬請準時出席。

活動地點:5/5(一)-5/9(五)期間 10:00-17:00 [影展作品播映]  T4川堂小木屋

5/9(五) 12:00[短片播放暨座談會:湄公河的藝術敘事與環境變遷]  國際大樓2樓 IB202會議室

5/9(五) 10:00、14:20[專題講座工作坊]  醫揚大樓 城南創想空間 IA-502會議室

 

5/9(五)活動流程:(可自由選擇參加時段)

10:00-11:00 講座工作坊「與自然共舞:在泰國鄉間重新想像生活方式」[講座工作坊詳情]

12:00-13:40 短片播放暨座談會:湄公河的藝術敘事與環境變遷 [座談會詳情]

14:20-15:20 講座「匯流湄公河的藝術、科學與故事」[講座工作坊詳情]

 

名額:映後座談會限額90位。(報名順序91名之後為候補名額,候補名額詳見報名注意事項。)

講座工作坊限額40位。(包含上下午共兩場人數,報名順序41名之後為候補名額,候補名額詳見報名注意事項。)

報名方式:

講座工作坊及映後座談會報名連結

 

報名注意事項:

  • 本系列活動無需繳交報名費用,本活動由大專校院學生雙語化學習計畫經費補助每位參加者全部金額。
  • 報名將開放候補名額,若確認正取未能出席,將通知候補人,敬請見諒等待時間。
  • 凡有填寫回饋問券的參加者,中午的映後座談將提供餐券福利。另外,當日上下午的工作坊不提供餐點,敬請自理。
  • 座談會、講座工作坊當天會側拍記錄,若不接受入鏡敬請提前告知。

聯絡窗口:

通識教育中心-吳小姐
電話:(02)2730-1182
信箱:yachin0930@mail.ntust.edu.tw


指導:教育部
主辦:國立臺灣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城南學院
協辦:國立臺灣科技大學雙語教育推動辦公室、高教深耕計畫
策劃:湄公河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