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座談會]Voices from Mekong-映後座談會;講者:Wayla Amatathammachad、Sean Chadwell、鍾適芳、Stefanie Eschenlohr (114.05.09)

海報

座談會名稱 :

「Voices from Mekong」短片播放暨座談會:湄公河的藝術敘事與環境變遷

座談會說明:[全英文進行]

環境變遷衝擊人類的生存,是自然的反撲?還是人類歷代搭建的前因與後果?

湄公河的藝術敘事與環境變遷 座談會
探討藝術家在所屬的環境和社會脈絡下,如何面對環境變遷議題及敘事,帶來改變。

主持人:鍾適芳/國立政治大學 傳播學院副教授
與談人:
Sean Chadwell / Blue Chair Film Festival 總監
Wayla Amatathammachad / Prayoon for Art Foundation 總監
徐言老師/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副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

播放片名:The Che Brother
導演:Anysay Keola (寮國)
長度:20分鐘
傳染病、科學、醫療、金錢、救贖與人性的糾葛?是預言未來,還是反省過去及警惕現在?一個關於不久的未來的預言故事。
 

座談會內容大綱 : 

短片播放暨座談會:湄公河的藝術敘事與環境變遷 - 邀請「MEKONG 2030」的製片Sean Chadwell(現任:寮國Blue Chair 電影節總監) 和來自泰國的Wayla Amatathammachad (現任:Prayoon for Art Foundation總監),回應影片導演 無何透過未來的想像,提出對湄公河及環境現況的關懷,邀請觀眾一起探討,藝術家在所屬的環境和社會脈絡下,如何面對環境議題,如何訴說自然面臨的挑戰。

進一步討論藝術性的敘事,創意性的行動,如何促進對話和社會行動,主持人鍾適芳教授(臺灣策展人及紀錄片導演,現任:國立政治大學 傳播學院副教授) 將以「MEKONG 2030」短片中提出的問題,以及徐言教授以通識中心的角度共同開啟與講者、觀眾的對談,討論藝術家/電影製作人/電影導演,如何面對環境議題,如何講述及如何創造影響,在環境永續發展愈發艱困的當下,藝術如何可以作為方法和科學攜手,成為共同為環境議題和永續發展一起努力的夥伴。


主持人及與談人介紹 : 

鍾適芳 主持人/單位職稱:鍾適芳/國立政治大學 傳播學院副教授

介紹:製作人、策展人。策劃音樂及影像展演,「流徙」為其長期關注與策展的核心。透過國際合作計畫,串連東南亞藝術家、文化組織及學界。現為政大傳播學院副教授。

W 與談人/單位職稱:Wayla Amatathammachad / Prayoon for Art Foundation 總監

介紹:Wayla 是國際跨界藝術節「Low Fat Art Fes」(自 2018 年起擔任)總監,也是 Prayoon for Art 基金會的總監。他的專業領域涵蓋行銷、廣告、藝術管理和替代療法(或稱替代性醫療)。作為一名獨立藝術經理和製作人,他和各類型的藝術社群有過很廣泛的合作。他曾擔任曼谷世界電影節的影片拷貝協調、播映協調管理和電影節經理(2010-2022 年),並為位於曼谷的「Thong Lor藝術空間」的發展和管理做出貢獻(2016-2019 年)。
2019 年起,Wayla 啟動以永續發展為重點的藝術孵化計畫「STAR TIER」,旨在發展與創造充滿活力的藝術城市生態系統的原型。這項創新的措施,運用當代藝術的影響力來增進社區的福祉,以及促進城市的永續發展。該計畫於2021年初,首次在泰國黎府的丹賽區成功地啟動第一個方案,爾後其他創新方案也持續發展中。

S 與談人/單位職稱:Sean Chadwell/ Blue Chair Film Festival 總監

介紹:Sean Chadwell 出生於美國西維吉尼亞州,擁有德州農工大學的文學博士學位。他曾在美國、印度、中國與寮國生活與工作,在不同的國家旅居時,他有時在大學任教,教授美國文學、寫作與電影研究,有時他投入寫作、協助人們解決資訊科技問題,他還當過調酒師。平時,他喜歡閱讀、自製味噌,並努力搞懂人們口中所說的「真實感」究竟是什麼意思。

徐言與談人/單位職稱:Stefanie Eschenlohr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

介紹:Stefanie Eschenlohr(徐言),語言學家與漢學家,畢業於德國柏林自由大學語言學博士學位。二十多年來,在德國學術交流資訊中心(DAAD)任職,曾派駐於香港、中國及台灣。

自2018年起,Stefanie 加入國立臺灣科技大學(NTUST),擔任通識教育中心的專任教師,教授歐洲文化與紀錄片製作等課程。她熱衷於紀錄片並作為文化表達與社會參與的形式。

也於2018年起即積極參與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的志工工作,主要負責國際聯絡相關事務。


活動時間:114年05月09日(五) 12:00-13:40

報到時間:活動前30分鐘開始報到,敬請準時出席。

活動地點:本校國際大樓2樓 IB202會議室

流程:

12:00-12:20 短片播放

12:20-13:40 座談會

名額:限額90位。(報名順序91名之後為候補名額,候補名額詳見報名注意事項。)

報名方式:

講座工作坊及映後座談會報名連結

 

報名注意事項:

  • 本系列活動無需繳交報名費用,本活動由大專校院學生雙語化學習計畫經費補助每位參加者全部金額。
  • 報名將開放候補名額,若確認正取未能出席,將通知候補人,敬請見諒等待時間。
  • 凡有填寫回饋問券的參加者,中午的映後座談將提供餐券福利。另外,當日上下午的工作坊不提供餐點,敬請自理。
  • 座談會、講座工作坊當天會側拍記錄,若不接受入鏡敬請提前告知。

聯絡窗口:

通識教育中心-吳小姐
電話:(02)2730-1182
信箱:yachin0930@mail.ntust.edu.tw


指導:教育部
主辦:國立臺灣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城南學院
協辦:國立臺灣科技大學雙語教育推動辦公室、高教深耕計畫
策劃:湄公河文化中心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