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 / STREAM跨域微學程修讀辦法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STEM/STREAM 跨域微學程(大學部)修讀辦法
112 年 4 月 7 日通識教育中心 111 學年度第 3 次會議通過
112 年 5 月 18 日共同教育委員會 111 學年度第 3 次會議通過
112 年 6 月 13 日第 212 次教務會議通過
112 年 5 月 18 日共同教育委員會 111 學年度第 3 次會議通過
112 年 6 月 13 日第 212 次教務會議通過
一、設立宗旨:
(一)科技大學學生的特色乃是在實作領域的能力特別突出,因此 STEM(科學、科技、工程與數學)等領域的教育方式,與本校多數學生的學養歷程相一致,因此固本校提出的 STEM 跨域微學程會加入「識讀」 (Reading)與「藝術」(Art)兩種向度,以培育學生更多元的跨域整合能力。
(二)為呼應教育部發展「通識專業化」之訴求,本中心認為「識讀」 (Reading)與「藝術」(Art)亦是一種專業能力,如應外系的識讀與創寫能力與設計系的設計規劃能力即是,而通識教育中心將成為一種平台,讓科學、科技、工程、數學、識讀與藝術等專業領域的學生有機會進行跨域交流或跨界學習,提供種一種問題導向的跨領域統整教學方式,讓同學有機會針對特定社會議題進行探究並構思問題解決方式。
(三)由於 STREAM 跨域微學程涉及「數位人文」、「體驗學習」與「知識傳承」等三種向度,課程的設計目標就要能體現「科技導入人文」、「做中學」與「知識扎根」的規劃方式,必須同時兼具理論知識與實作知識等雙重面向,因此,本學程的設計將同步規劃適合培養理論知識的「帶狀課程」,以及適合建構實作知識的「塊狀課程」。
(四)「帶狀課程」其內涵涉及「基礎知識」、「人文素養」與「實作方法」等三種層面,以逐週授課方式進行課程。除了有 STEM 相關課程,更進一步納入識讀 (R)、藝術(A)兩種向度,培養學生具備 STREAM 概念的多領域專業知識與技能,並強化跨域合作能力。
(五)「塊狀課程」其內涵涉及「傳承實踐」,將以類書院學習方式來進行規劃,透過專題方式展現 STREAM 跨域學習成果,提升學生創新專業實務能力與問題解決能力。
二、修讀資格:本校大學部學生均可修讀。
三、修讀名額:修讀名額不限制,但仍受課程之選修人數限制。
四、最低修習學分數:本學程核心課程 3 學分、帶狀課程必選修 2 學分、選修課程 4 學分、塊狀課程必選修 2 學分,共計 11 學分。應修科目及學分數詳列於附表。
五、學生修習本學程課程之學分得併入各系規定之畢業最低總學分數內,並併入每學期修習之學分上限內。
六、申請時間及方式:應於本校行事曆公告開放申請期間,至學分學程申請系統登錄,並列印申請表送通識教育中心。
七、學生修畢學程應檢附申請單及成績單影本,於畢業前依規定時限提出申請。經審查通過後,由通識教育中心發給學分學程修業證明。
八、有關外校學生申請修讀相關事宜,悉依本校公告資訊辦理。
九、本辦法如有未規定事宜,悉依本校學則及相關規定辦理。
十、本辦法經本校教務會議通過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一)科技大學學生的特色乃是在實作領域的能力特別突出,因此 STEM(科學、科技、工程與數學)等領域的教育方式,與本校多數學生的學養歷程相一致,因此固本校提出的 STEM 跨域微學程會加入「識讀」 (Reading)與「藝術」(Art)兩種向度,以培育學生更多元的跨域整合能力。
(二)為呼應教育部發展「通識專業化」之訴求,本中心認為「識讀」 (Reading)與「藝術」(Art)亦是一種專業能力,如應外系的識讀與創寫能力與設計系的設計規劃能力即是,而通識教育中心將成為一種平台,讓科學、科技、工程、數學、識讀與藝術等專業領域的學生有機會進行跨域交流或跨界學習,提供種一種問題導向的跨領域統整教學方式,讓同學有機會針對特定社會議題進行探究並構思問題解決方式。
(三)由於 STREAM 跨域微學程涉及「數位人文」、「體驗學習」與「知識傳承」等三種向度,課程的設計目標就要能體現「科技導入人文」、「做中學」與「知識扎根」的規劃方式,必須同時兼具理論知識與實作知識等雙重面向,因此,本學程的設計將同步規劃適合培養理論知識的「帶狀課程」,以及適合建構實作知識的「塊狀課程」。
(四)「帶狀課程」其內涵涉及「基礎知識」、「人文素養」與「實作方法」等三種層面,以逐週授課方式進行課程。除了有 STEM 相關課程,更進一步納入識讀 (R)、藝術(A)兩種向度,培養學生具備 STREAM 概念的多領域專業知識與技能,並強化跨域合作能力。
(五)「塊狀課程」其內涵涉及「傳承實踐」,將以類書院學習方式來進行規劃,透過專題方式展現 STREAM 跨域學習成果,提升學生創新專業實務能力與問題解決能力。
二、修讀資格:本校大學部學生均可修讀。
三、修讀名額:修讀名額不限制,但仍受課程之選修人數限制。
四、最低修習學分數:本學程核心課程 3 學分、帶狀課程必選修 2 學分、選修課程 4 學分、塊狀課程必選修 2 學分,共計 11 學分。應修科目及學分數詳列於附表。
五、學生修習本學程課程之學分得併入各系規定之畢業最低總學分數內,並併入每學期修習之學分上限內。
六、申請時間及方式:應於本校行事曆公告開放申請期間,至學分學程申請系統登錄,並列印申請表送通識教育中心。
七、學生修畢學程應檢附申請單及成績單影本,於畢業前依規定時限提出申請。經審查通過後,由通識教育中心發給學分學程修業證明。
八、有關外校學生申請修讀相關事宜,悉依本校公告資訊辦理。
九、本辦法如有未規定事宜,悉依本校學則及相關規定辦理。
十、本辦法經本校教務會議通過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附表一:STEM/STREAM跨領域微學程課程規劃 |
||||
課程型態 |
課程種類 |
課程內涵 |
課程名稱 |
學分數 |
帶狀課程 |
核心課程 |
基礎知識 |
STREAM導論 |
3 |
必選修課程 |
人文素養 |
資訊素養與媒體識讀 |
2 |
|
性別、科技與全球化 |
2 |
|||
選修課程 |
實作方法 |
大數據分析導論 |
3 |
|
大數據與程式設計導論 |
2 |
|||
大數據分析概觀與實務研討 |
2 |
|||
聊天機器人與文化探索 |
2 |
|||
數位編輯設計與實務 |
2 |
|||
社會實踐倡議:自媒體實作養成 |
2 |
|||
音樂與文化 |
3 |
|||
音樂與身心靈管理 |
3 |
|||
藝術管理與行銷 |
2 |
|||
創意思考與設計美學 |
3 |
|||
數位藝術設計 |
2 |
|||
環境關懷與生態寫作 |
2 |
|||
慢城南的漫書寫 |
2 |
|||
人我關懷與心靈成長 |
2 |
|||
網路與心理健康 |
2 |
|||
藝術與公共環境 |
2 |
|||
印花設計中的文化表象 |
2 |
|||
性別平等與妝扮 |
2 |
|||
正念減壓與情緒管理 |
2 |
|||
初階藝術跨域創作 |
2 |
|||
近代建築藝術源流 |
2 |
|||
領導與溝通 |
2 |
|||
城南小旅行 |
2 |
|||
時間管理 |
2 |
|||
性別、關係與個人發展 |
2 |
|||
自我察覺與人際互動 |
2 |
|||
性別與社會福利 |
2 |
|||
園藝治療的實務運用 |
2 |
|||
中醫學概論 |
2 |
|||
塊狀課程 |
必選修課程 |
傳承實踐 |
跨領域實務專題(一) |
2 |
跨領域實務專題(二) |
2 |
|||
※選修塊狀課程時請注意,不得選修上課時間衝突之課程 |
||||
※塊狀課程部分,學生必須選擇通識中心專任或專案教師擔任指導老師,必要時可加入一位專業系所老師共同指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