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科大2025年駐校藝術家計畫啟動!今年邀請科技藝術領域優秀團隊「當若科技藝術」團隊擔綱,開設「初階藝術跨域創作」通識課程,並邀請兩組不同型態的夥伴:「穀米」機械系統整合與技術創新團隊,與 「叁式」 數位藝術體驗團隊協同授課,帶領學生們嘗試創作。
為豐富學習體驗,本次課程中首先規劃移地教學行程,分別安排到三家藝術家工作室實地參訪,讓學生親身體驗創作環境並與創作者互動交流。此外,除選課學生之外,特別開放限定名額讓其他有興趣之本校學生報名,隨行共學!
移地教學第三場前往「穀米」團隊的工作室。開場先由穀米負責人凌宗廷簡介公司的業務內容,他從典型的藝術學校體系出身,但創辦的公司卻從事著非典型的藝術創作。除了作為藝術家身分的純創作、商業合作之外,也承接科技或裝置藝術家的委託,協助解決在藝術創作時的困難或技術支持,與其他因創作需求而組成的科技藝術團隊有所差異。
很難想像外雙溪的寧靜住宅區會藏著一家藝術工作室,這棟上下兩層樓的獨立房舍就是穀米的工作空間。當天依據工作內容拆解成三個單元,同學們分三組輪流聆聽各個業務的負責內容,包含專案管理和平面設計、軟硬體工程、動態影像紀錄等,強調一項專案或作品的完成需要不同專業人才的共同完成,並且落實專案管理。最後凌宗廷更分享了個人對於目前科技藝術生態的觀察與見解。例如,在藝術創作和商業委託間在光譜兩端的差異,以及可能獲得的薪資報酬範圍,無論在自我探索和現實需求上,都提供了對於此領域有興趣的同學在未來職涯上有更多參考。
在面對政府或其他商業案,如何在其他提案中勝選,提案企劃書的撰寫與排版設計如何讓評審能夠快速掌握非常重要。當天穀米團隊大方地展示過往企劃書供學生翻閱。
成品完成之前製作prototype,在多次的實驗中找到問題並解決它。這是曾在北美館展示的林彥君個展《洄鳴》的藝術裝置原型。
介紹雷切機的應用。
說明專案管理的工作流程與重要性。
紀錄作品也是重要的一環,尤其是以科技藝術和互動裝置為主要創作類型的穀米,更特別有專門拍攝紀錄片成員進行作品的完整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