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心得] 人權漫遊 走讀城南;講者:藍士博 (113.04.15)

【優選 / 廖紫涵 資工碩士一年級】
在參加這場之前我並不知道城南是什麼。聽過講者介紹我才知道原來城南是台北城外的南方,也是目前中正區和大安區這一帶,就在我們學校周圍。透過講者的介紹,我才發現原來在我們校園附近有許多博物館和特色美食以及歷史故事。未來有機會規畫到那走走。 講者說一個地方除了有光明面外,還有黑暗面。最近暗黑旅遊開始興盛起來,開始探討一個地方曾經發生不光彩的地方,讓人們去思考社會議題。聽到這令我聯想到英美文學也是如此,經典的英美文學作品很多都是悲劇,大多會用故事去呈現社會的各種議題以及黑暗面,像是貧富差距、女生權益、種族差異等。在文學作品中,透過故事讓我們更能了解那些弱勢群體的待遇,以及他們的想法。我覺得暗黑旅遊挺不錯的,因為會閱讀文學的人相較於熱愛旅遊的人少,透過與旅遊的方式,可以將這些議題,用另一種方式呈現,幫助他人去做反思。 除了暗黑旅遊之外,我也更加深了解二二八事件,雖然國高中的歷史課本有看過,但是在簡單的描述下,並沒有對此有深入了解,有時覺得這只是政治炒作的話題。在這演講後,我才知道這起事件的發生背景是在經濟拮据、台灣人民覺得不平等的狀況下產生,專賣制度和參議院是讓台灣人對於政府的不滿的主因。並且在看過受難者的口述文件和資料,嘗試用受難者的角度去看這事件,讓我感受到二二八事件為何會被人重視,透過此讓人了解到言論自由的重要性。

【優選 /  王建傑  化工系二年級】

在參加今日的通識講座前,我以為講者會全聚焦在228紀念館上,告訴我們詳細的228事件的經過,但令我出乎意料的,講者卻是從觀光和歷史的2種角度,以輕鬆的口吻,帶領我們走讀城南,了解歷史,並簡單的去理解228事件的複雜原因。
   講者告訴我們,城南是指清朝時期設立的麗正門(南門)之外到古亭一帶,在其中的許多景點都是日治時期遺留下來的古蹟,例如:紀州庵文學森林(前身是日本平松家族經營的日式料亭) 、228紀念館(原臺北放送局演奏所)、馬場町紀念公園(日治時期的練兵場、戒嚴時的刑場)。鼓勵我們用騎車和徒步的方式去參觀賞玩其中的景點,也可以在心中遙想各個景點曾經輝煌的樣貌。過程中,還安插了許多特色小吃店,讓我們也可以在旅途中祭五臟廟。
   雖然228是嚴肅的議題,但講者用平易近人的方式切入討論,我認為這可以讓我們這些大學生,更好的瞭解這塊土地的人文風情、過去歷史。像是理性客觀地告訴我們,228背後複雜的原因之一就是國民政府把米糧往中國送,忽略戰後臺灣物資貧乏,導致通貨膨脹,民怨四起。
    看到社會輿論和新聞,我就有些許擔憂,因為近年來228事件,一直被認為是政治攻防,意識形態操弄,彷彿紀念或是提及228事件,就是要撕裂臺灣族群和諧,造成省籍對立。也有許多人認為過了70多年,沒有必要紀念了!我的想法和講者相同,我們是盡量用客觀理性的方式去詮釋這段歷史,而且歷史可以原諒,但不能遺忘。紀念228事件不是針對單一政黨的攻擊,而是對所有政黨的警戒!不該忽視民眾的需求和抗議,更不該重蹈歷史的覆轍。
    紀念228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它可以帶給我們珍貴的歷史教訓和啟示,也告誡為政者,傾聽人民的聲音、滿足人民的需求、時時刻刻檢討自身的行為是否危害影響百姓生存權益。國家才會進步,社會才會團結,人民也才能過得幸福!


【佳作 / 陳婕宜 設計系一年級】
 

此次講座一開始從生活切題,馬上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從貼近生活的古亭出發,講者提供了一連貫騎車、漫步悠遊的行程,對於喜愛騎乘單車的我相當有吸引力,加上推薦的小吃店,讓我對這趟旅程有些心動。內容提到的紀州庵文學森林以及牯嶺街,雖然鄰近台科大,卻是我從未探索過的地方,也多虧了這次講座,了解到原來這附近就有充滿文藝氣息的好去處。 隨著講者闡述而來到此次主題——人權,由於我高中是社會組學生,課程中勢必探究過歷史人權相關議題,因此當講者在說明歷史背景及故事時,我感到十分熟悉,頗有共鳴,像是參議會或禁書等等討論話題,使我聆聽著講座,彷彿夢回當初為撰寫報告而沉浸歷史洪流之中的我,深深回憶並感同身受著。 身為一個感性的人,每當討論如此社會議題或歷史事件時,總能確切明白其中道理,也能體會各方感受;縱然多愁善感,我卻不易因情緒牽動而模糊事實,反而能理性思考雙方行為,做出適洽批判評論。「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能夠透徹明瞭史中奧理,共同引以借鏡而改變,是我認為歷史最重要的一環,也是我一直以來喜歡歷史的原因。
 

【佳作 / 許沛涵 設計系二年級】

「走讀城南」--即使聽完了這場講座,仍不敢說已完成了這個過程,畢竟未曾仔細將足跡印上其每個角落,就連書扉,也是洽翩鴻一瞥,才有幸在時間與人潮交織的洪流中將其映入腦中。 來到台科後,常在校園中看到有關「城南」的消息,無論是講座抑或是課程。但不知為何,「城南」對我來說一直是個相當模糊的概念,直到參與了這場講座,才知道原來自己也曾走過城南的某些地方,只不過當時更多關注的是某些特定的景點,而未深探那片土地背後的故事。 講師最後有段話觸動了我--「不是所有歷史都是光鮮亮麗的,可以花點時間去思考黑暗的一面。」 平時我們總是走馬看花地疾過歷史的精彩輝煌,但偶爾繞到背後去看時間洪流中撐起這光彩的支架,除了恣意張揚,更多地應是默默耕耘,也可能不幸充斥著冤屈與血腥,不論是什麼,都能讓我們更了解這片土地的過去,也能讓我們更理解這片土地到現在,凝聚對土地的向心力,更能驚醒我們面對選擇時,做出最明智的抉擇,從而守護一方水土與其生靈。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