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TCG115 臺灣傳統社會的文化與生活

課程宗旨

臺灣是個開放的島嶼,在開發過程中具有長期移民的特性,同時累積了豐富多元的文化傳統與生活慣習。這一套與日常生活相關的習俗與信仰,或許並不明顯存在於官方所主導的教育素材中,但卻能繼續不斷地的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實作(practice)產生重大影響。本課程將著重臺灣社會的開發過程與移民結構,以及伴隨而生的不同信仰與民俗,期能使同學更加理解我們所生長的臺灣社會,並培養出多元社會所應有的包容特性。


課程大綱

一、臺灣社會的開發與族群關係:探討臺灣社會各族群在開發過程中的互動與衝突,其中包含重大的分類械鬥與動亂。

二、臺灣社會中的重要節俗與祭祀活動:針對台灣各地的節俗如媽祖遶境、中元普度、燒王船等,探討其由來及內蘊的意義。

三、臺灣社會中的民間信仰:討論民間信仰的定義與影響,並探討主要信仰神明(如媽祖、王爺、玄天上帝及城隍信仰等)的由來及神聖根源。

四、臺灣民間信仰與日常生活的關聯:從生活文化空間的涵義開始談起,探討台灣社會中無所不在的信仰習俗,及其對大眾日常生活的可能影響。

 

◇課程進度安排:

第1 週:課程導論

第2 週 認識的基礎:分類(神聖與世俗)

第3 週 認識的基礎:分類(他與我)

第4 週 台灣開發史上的族群關係(一)

第5 週 台灣開發史上的族群關係(二)

第6 週 清朝台灣的分類械鬥:福佬客家衝突

第7 週 清朝台灣社會動亂

第8 週 傳統社會的祖先崇拜與祭祀

第9 週 台灣社會的民間信仰介紹

第10週 分組報告(半小時)與討論──媽祖信仰與遶境

第11週 分組報告(半小時)與討論──王爺信仰與燒王船

第12週 分組報告(半小時)與討論──青山宮信仰與遶境

第13週 分組報告(半小時)與討論──中元普度

第14週 分組報告(半小時)與討論──城隍廟信仰

第15週 分組報告(半小時)與討論──玄天上帝信仰

第16週 分組報告(半小時)與討論──土地公信仰

第17週 民間信仰與日常生活

第18週 期末考週


詳情請至課程查詢系統查詢

#D向度

#110-1新增通識課程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