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講座] 關於青年返鄉那些事 ;講者:邱星崴 (110.12.16)

ImgDesc

一、主辦單位:通識教育中心
二、講座類別:通識自助Bar 群英開講講座
三、講座主題關於青年返鄉那些事
四、講者名稱:耕山農創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 邱星崴
五、講者經歷:

耕山農創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 / 新竹縣地方創生輔導團委員 / 交大客家學院博士生

六、講座簡介:

台灣的青年返鄉一直是進行式,只是隨著時代的不同發展不同的面貌,我們將分享實地的操作經驗、面臨困難的轉折。近年來,台灣的地方掀起一股新型態的文化浪潮,小旅行、文創、走讀、藝術祭、獨立書店等,種種以文化之名行動在全國各地冒出,本講座將回到台灣的社會脈動解析這些活動的緣由以及所代表的社會意義。

七、講座時間:110/12/16 (星期四)  10:30 ~ 12:00
八、地點:Webex線上會議室
九、講座福利:

集點摸彩送抽3C禮品 (查看詳情)、心得徵稿送禮券(查看詳情)、填寫講座問卷抽禮券(查看詳情)

 

 

 


講座摘要 (獲獎心得)

        講座當中,通識中心邀請到 耕山農創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 邱星崴講述有關於青年返鄉,地方創生為主的主題。講者高學歷、高材生的背景,讓人很難想像他正在苗栗南庄致力於推動地方的產業復甦。「我從讀書的時候就知道我以後不可能待在辦公室工作,一直坐在那邊我是待不住的!」講者打趣的說。

        地方創生的議題近年來受到越來越多人關注,雖然有政府的補助拉力,但是卻有很多待解決的議題,除了年輕人對於自己生長的土地不一定有足夠認知之外,人口外移、產業型態的問題也是讓地方創生變得棘手的因素。「做地方創生的事情有時候不是0到1,全台灣所有地方應該都是從-1到0再到1,因為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根本問題要解決。」

        講者本身投入的南庄,是苗栗倒數第二窮的地區,服老比高達30%。在這樣的地區當中,講者卻看到了一線生機。「南庄擁有客家、泰雅、賽夏三個跨族群的文化,以往的清朝時期的樟腦產業、日治時期的林業,讓三個不同的族群可以串聯在一起、有所交集,整體看起來又老又窮的南庄,其實富有非常多元的文化。」因此,講者將產業做為文化的載體,開始運用當地的特產,讓外地人看見與眾不同的南庄。

        舉例來說,講者創立了老寮Hostel,為的是讓國際背包客可以在南庄有個道地的歇息處。後來也創立了Valai農創,用在地的餐飲、農創精品支撐山林產業。在講者的努力之下,客家古法做的茶、鴨蛋蛋塔、米鬆餅等具有文化意涵的產品一個接一個的產出。除了住宿與食品,講者也在地方推動小旅行,讓人們可以走到歷史古道上面、觀察天然形成的壺穴地形,南庄傳統、既有的東西,透過現有的創新手法,成功讓更多人看見不一樣的南庄,講者的做法讓地方真的得以創生。

        「都市的價值觀會認為要到大城市才有比較多的工作機會,其實還是要看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麼。」講者也鼓勵參與講座的同學,要跟自己對話,如果對未來感到迷茫或是有想要投入地方創生的產業的話,或許可以給自己1-2年的Gap Year去嘗試與體會。

       最後講者說,地方就跟人一樣,每個人看似相同,但是其實只要仔細的觀察與體會,就會發覺每個地方都有其獨特性。台灣的代表物並不只有101大樓,講者青年返鄉、地方創生的親身案例當中,提醒我們可以慢下腳步遠離都市叢林,嘗試著讓心靈回歸鄉土,感受每塊土地獨一無二的特質。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