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選】王庭薇 設計系三年級(110-1)
環境關懷與生態寫作對於同學本身特質及職業性向並無過多要求,課程氛圍輕鬆、課業負荷不重卻知識扎實,適合任何同學選修,特別是喜愛觀察,關注聯合國 SDGs 永續發展目標公民責任的同學們。相較各個科系專精的專業領域科目,該課程提供學生廣度上的知識拓展,不論是以文學、紀錄片、分組報告、實際操作,或是實地探訪,是喜歡多元教學方式同學不能錯過的一堂課。
計分方式:每次課程結束會有 2-3 題心得回饋單,只要寫出課程收穫及反饋,並確實繳交,老師都會給予相對應的分數。課程準備:老師上課多以 PPT 呈現及實作進行,只需上課時跟著課程進度,不需購買書籍和課堂講義,並不會造成同學額外經濟負擔。
通識分類被歸類於 A 人文素養,課程內容著重關懷生態,傳遞保育觀念及課後的自然觀察心得寫作。課程內容相當多元,多是實作課取代單純課堂講解,是臺科學生非常熟悉的上課模式,且老師會詳細講解每一部份所對應的生態與人文關係,讓同學清楚課程進度及呼應,內容非常充實,課堂卻輕鬆有趣。
這門課老師約 1/3 課堂會進行環境關懷實作,因此有機會探訪動植物園、森林公園等地,並由老師親自講解;1/3 會在教室內實際操作,如製作環境生態缸、香包製作、分組報告等;最後 1/3 課堂會是以文獻、播放紀錄片方式上課。
期中只需如平常繳交課後學習單,不須額外報告;期末會有分組報告,著重在小組如何實踐環境關懷。另會在期初讓每位同學製作生態缸,對此進行觀察,並以生態紀錄方式呈現。
踏上泥土地,聽見鳥鳴聲和感受陽光照在臉龐的溫度,這些是身在速食世代的我們時常遺忘的事情,而環境關懷與生態寫作的讓人喜愛的原因是它會提醒我們,自然之美近在咫尺,不須遙遠的路程、不必昂貴的裝備,一草一木皆是風景。老師對於動植物非常熟識及熱愛,也毫不保留分享豐富的知識底蘊,即使是那些你我早已習以為常的校園造景,他都能熱切地指出:教學大樓旁的變葉木顏色開始蛻變,行政大樓前的茉莉花盛開等;或是於動物園校外教學,愉悅地講述著生活周遭的自然環境,動植物的特性及名稱由來,相關文學創作,這種熱情總會讓大家興奮不已,放眼望向周圍同儕,大家一邊筆記,一邊歡快地分享自己觀察到的自然景觀,地域性強地黃嘴八哥在枝頭上高歌,台灣欒樹的果實掉落,榕小蜂殘忍地交配卻使榕樹生長茂密,一幕幕動人畫面,不再是透過螢幕,而是親眼所見,讓每個人都藉此想起了被微風輕撫,看著花朵在風中搖曳那般的自然美好,在專精領域之外,還有許多奧秘能認識,我想這是通識課程能帶給我們最大收穫。課堂實作更是能透過自己親手實練,看著自己所創造的微型生態圈,會讓人更加意識到大自然之奧妙,想維護這些創作,更進一步有意識地對整個地球落實環境關懷。2015 年 9 月,聯合國的永續發展會議通過了 2030 年永續發展議程,「經濟成長」、「社會進步」與「環境保護」三大面向,其中環境保護占五項以上,由此可見永續發展之於全球公民的我們是不可避免的議題,落實環境關懷,並持續終身學習,盡到做中學,將課程內容活用生活之中,親身探究,再從中反思,相信這門環境關懷與生態寫作課是非常好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