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心得] 雙連梨社會企業-卓蘭鎮的永續發展與社會實踐;講者:李明彥(111.11.04)

【特優 / 匿名

首先,我很慶幸自己能參與這堂講座,講師以幽默風趣的口吻敘述著親身經歷的事蹟,讓觀眾不自覺的被帶入講者的故事中。坦白說,這是我第一次認識卓蘭鎮,也是第一次認識社會企業,更是第一次見識到大學社會實踐課程能使一個小學與社區死灰般復燃。

當講師在介紹卓蘭鎮的雙連國小,學校七年前的總學生數竟然只有20人,而全台有將進500所學生數低於50人的瀕廢小學,大大震驚了我。我認為政府裁校不見得是好辦法,雖然能減少政府支出,卻也可能導致有學童的家庭搬離居住地,愈多的人口遷離容易使一個社區或城鎮活力漸褪,因此我理解為何講師絞盡腦汁也要援助雙連國小。

有趣的是,講師選擇社會企業為援助方案,而不是以書面提案請求政府補助,一般來說大家會認為社會企業既麻煩又不見得有成果且效率極低,但講師希望卓蘭鎮能以在地特色作爲自己的救命稻草,不希望政府介入且抹滅社區原有特色,講師的長期遠見使我嘖嘖稱奇。

當然,在實踐社會企業過程中是既辛苦也令人絕望的。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起初講師帶領學生團隊去參訪社區時,有位農民代表向講師團隊詢問:「下次神麼時後來?」講師在這停頓了一下讓我們思考這句話的意思,當下我一時不解,在心中暗想純粹是好奇下次訪談時間嗎?事後,我才愧疚地收回這個天真的想法,原來農民們已經歷無數次類似這樣的訪談,之前的訪談團隊總是站在知識高層,由上向下高談闊論,卻從未有後續實踐諾言。回頭想想,農民說出這句話是多麽無力且無奈,令人心酸。

故事末,我很開心地聽到講師的喜訊,果然皇天不負苦心人,講師團隊創辦的社會企業大功告成,不但成功開發新品牌、新產品,增加農民收益,且雙連國小在少子化時代下經過六七年,學生數竟為正成長,讓我瞠目結舌。

最後,我自認很幸運沒錯過這場講座,我也希望自己將來是社會實踐的一份子。


【優選 / 電機工程學系四年級 陳昱嘉

我本身住台中豐原地區,因為地緣關係使得卓蘭就像我家後院一樣,然而聽完這次講座後,讓我更深入的了解到卓蘭的農產業以及困境,發現自己以為那片熟悉不過的地方,其實都只是一知半解罷了。創作品牌”雙連梨”在現在的果菜超市都可以看到,但是平時進市場的我不曾去了解這商品背後的故事,只著重在產品本身好不好吃、樣式好不好看等等問題而已。

其中我覺得選擇在卓蘭鎮發起農業品牌是真的難的一件事,因為當地有人口流失、少子化讓學生數量減少、當地農會問題等等因素,再加上卓蘭主要居住模式是在散居式部落,所以人與人間的交流不像城市那般緊密,導致在建立品牌的過程相對艱辛,不過在老師的分享裡,我覺得印象最深刻的是農民訪問團隊的一句話:「你們下次甚麼時候來?」,意味著農民其實都知道現在面臨著現況,然而提出這些改變的方法也不是第一個人提出,但是徹底地實踐這些改變,能做到的人往往屈指可數,因為一個新品牌發展時,前期需要打廣告、交通費、談合約…事情,而這些花費對於一組學校的創業團隊來說,這些都是無法掌握的,所以有句俗語說: 「賠錢的生意沒人做。」,農民擔心的是如果這場生意一直是虧錢的,那團隊最終選擇放棄這個想法,最後離這些農民遠去。

無論鄉鎮在哪個地方,當地的產品都會面臨到不一樣的困境,而這些困境在平時生活中的我們不曾注意以及了解,但是當我們實際調查當地的種種社會問題後,要如何解決那又會有無數的關卡等待著他們,在現今社會還有一群為台灣當地產品而努力的人,除了給予他們支持以及認同,也能讓自己也能多去觀察家鄉可能有的問題,對自己生活的土地有更深的認識


【優選 / 資管系四年級 蓮宜靜

我們學校的必修學分中,有著社會實踐這一學分,許多人都視之為麻煩,想盡可能從簡完成它,草草了之,但我認為這一學分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將社會責任帶入到我們的大學中,希望我們能運用我們的專業,來幫助需要幫助的社區。這次的通識中心講座邀請到了中原大學的老師,來談到他們以改善周邊梨農面臨的問題,拯救了一所即將面臨廢校的小學,這種「利用解決社會問題的過程,來獲得利益」的概念真的很重要,類似於「受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很多人想著要解決某個社會問題,都是透過募款的方式,盼著大眾的愛心來幫助弱勢,然而這種方式就像是給人「魚」一樣,如果大家轉而關注另一個社會議題,不再給這個「魚」了,那麼這個問題還是無法解決,而中原大學幫助卓蘭建立了「雙連梨」這個社會企業,就像是教他們怎麼釣魚,等幫助他們建立好體系後退出,他們的「雙連梨」還是會存在,小學也因此有了資金不會面臨廢校,周邊的產業也隨「雙連梨」獲利,這個社會問題也因此能夠解決!

我認為中原大學的老師學生們真的很不容易,這麼多年來能夠堅持下去,在付出的過程中也有收穫許多寶貴的知識,真的為我們建立了非常好的典範,期盼未來我們學校也能有如他們在這方面的成就!


【佳作 / 應用外語系三年級 魏英杰

一個座落在卓蘭鎮的小社區,隨著人口的流失,是怎麼從沒落的水果王國重新漸漸起步的?在這次的「雙連梨社會企業-卓蘭鎮的永續發展與社會實踐」通識講座中,可以看見講者是如何帶領一群滿懷熱誠的學生,深入瞭解卓蘭高接梨及其產業。從一開始講者提及卓蘭鎮的困境,從無到有一點一滴創立雙連梨的品牌過程,途中一波三折,面臨了苦無贊助方、人才流失、社區利益衝突等等,藉由講師的專業知識及商業經營模式,搭配與社區農民之間的合作,建立品牌並實踐社會責任,不僅僅是創造收益且保障農民的收入,也回饋給社會,達成雙贏局面。講師的簡報深入簡出,有條有理,詳細地說明各個不同發展階段的目標、挑戰、及解決方法,包括怎樣做好?資本從何而來?如何行銷?行動如何持續?等等,也看得出講者透過行動體現了「關關難過關關過」的不屈不撓精神,目標不僅是獲利,也是確保社區問題得以先被解決。在這次的講座中,我感受到講者源源不絕的創意及動力,透過社會實踐,提升鎮內多元交流與共識,為卓蘭鎮這個曾一蹶不振的偏鄉城鎮注入新生,帶來希望。


【佳作 / 電子碩士班二年級 張廷伃

我對卓蘭鎮的印象僅有苗栗縣的偏鄉,有藍染的技藝,不知道的是有一群人在為卓蘭鎮的永續經營而努力著。

講師以人口外移破題,卓蘭的小學瀕廢,小朋友在沒有留住家鄉特色的教育制度下,逐漸往都市發展且沒有回歸家鄉的念頭,這的確是造成沒落很重要的因素,其實不只有卓蘭鎮,向心力與認同感對一個計畫的發展尤為重要,大至國家,小至學校的分組活動,一個人的力量也許微不足道,但一群人的力量超乎想像。

講師還有提到一個我認為同樣重要的議題,讓我印象深刻。卓蘭鎮雙連小學的校慶活動,校友人數600-700人,卓蘭鎮很大的經濟延續是來自出身於卓蘭的都市人,試想未來,我有能力回饋我的家鄉嗎?我會回饋那些伴我成長的種種過程嗎?也許我還沒有身處這樣的身份,所以對這樣的感受沒有那麼強烈,但是換一個角度想,我現在身為受惠者,在前人的努力以及回饋下,我擁有的這些資源非常豐富,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能有更多的機會,更多的管道去實現夢想,已是非常幸福,期許自己未來能夠回饋社會,且不忘初心!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