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在英國的優渥家庭,她的父親是有名的英國浪漫主義詩人拜倫(George Gordon Byron),母親Anne Isabella Milbanke則是位數學家,還有個「四邊形公主」的稱號。她在十多歲時認識了英國數學家,被稱為「電腦之父」的Charles Baggage,也因此參與了Charles Baggage的分析機(Analytic Engine)計畫。
在Ada的筆記中,有一段說明如何用分析機解伯努利微分方程(Bernoulli differential equation)的演算方式,被認為是史上最早的程式,也因此為Ada冠上「史上第一位程式設計師」的名號。
值得一提的是,Ada Lovelace在程式發展初期便主張電腦除了用來計算之外,還有其他的可能性,像是作曲、畫圖、成為人類思想的延伸等;她自己用「詩意科學」(poetic science)來描述她的研究進路,強調科學與人文的交織互動。
|
Ada Lovelace
(愛達·勒芙蕾絲)
1815-1852 / 英國
Mathematician (數學家)
|
|
|
Hertha Ayrton 在電機等工程領域有重要成就,最有名的研究是針對電弧(或者氣體放電)這個現象。當時的英國,電弧現象被拿來應用在燈泡上,做出電弧燈,但因為電弧放電過程的不穩定,導致電燈閃爍不定,照明品質很差。Hertha Ayrton 針對這個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分析電弧燈照明不穩定的成因,將相關的研究成果寫為著作The Electric Arc,並且設計品質更好的電弧燈。
由於她在電弧研究的卓越成果,在1902年被提名為英國皇家學會院士。雖然沒有明文禁止女性成為會士,但實質上而言對女性提名者百般刁難,一直到1945年才首次接受女性會士。而當Hertha Ayrton被提名時,英國皇家學會是以「已婚女性在法律上資格不符」的理由將其駁回。不過,因為Hertha Ayrtony的成就實在太過耀眼,1904年時,皇家學會邀請她在學會發表關於沙波紋(ripple marks)的研究論文“The Origin and Growth of Ripple-mark”,因而成為第一位在英國皇家學會發表演說的女性。
|
Hertha Ayrton
(赫莎·艾爾頓)
1854-1923 / 英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電機工程) |
|
|
你知道Y染色體是一位女性遺傳學家發現的嗎?
在十九世紀末的美國,人們普遍認為生理性別(sex)是由胚胎發育時的環境決定的。當時Nettie Stevens在研究黃粉蟲(或稱麵包蟲)時,發現有一組兩條尺寸不同的染色體。其中,相較於雌蟲體細胞中包含的是兩條比較長的染色體,雄蟲體細胞裡包含的則是一長一短的染色體,而且精子細胞中有一半包含較長的染色體,另一半則包含短的染色體。
推翻先前的環境理論並指出:染色體對於生理性別的決定扮演了關鍵的角色,因而開啟了「性別決定系統(sex-determination system)」的相關研究!而這兩種長度不同且與生理性別決定相關的染色體就是後人所熟知的X染色體和Y染色體了。
然而諷刺的是,Nettie Stevens關於於生理性別的研究貢獻卻被社會對於性別的歧視而掩埋了。在當時,另一位更有名的男性科學家Edmund Wilson也不約而同地發表了類似的研究看法。儘管後來有些說法指出Nettie Stevens提出的研究證據其實比Edmund Wilson的更加完整有力,然而當時的社會卻將此研究發現的榮耀完全記在Edmund Wilson身上,至於Nettie Stevens則一直到因乳癌過世前都沒有獲得應有的肯定。
|
Nettie Stevens
(內蒂·史蒂文斯 )
1861-1912 / 美國
Biologist (生物學家) |
|
|
研究放射性(Radioactivity)的先驅、發現兩個放射性元素:鐳(Radium)和釙(Polonium);1903年和Antoine Henri Becquerel以及先生Pierre Curie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獎,表揚他們在輻射現象相關的研究,而之後在1911年時又獨得諾貝爾化學獎,旨在表彰她「發現了鐳和釙元素,提純鐳並研究了這種引人注目的元素的性質及其化合物」。
她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第一位在兩個領域獲得諾貝爾獎的人,也是至今唯一一位在兩個科學領域獲諾貝爾獎的得主。直至今日,Marie Skłodowska-Curie仍是最有名的女性科學家之一,不少研究機構、獎學金以她命名,關於她的藝術作品、傳記、電影等也持續啟發後世。
1903年夏天、Marie Skłodowska-Curie從巴黎索邦大學取得博士學位的同時,也就是他們拿到諾貝爾物理獎的半年前 ,居禮夫婦受邀去英國皇家科學研究所(Royal Institution of Great Britain)分享他們在放射性的研究發現,然而最終又因為Marie Skłodowska-Curie是女性所以不讓她演講,而是由Pierre Curie獨自發表⋯⋯
|
Marie Skłodowska-Curie
(居里夫人)
1867-1934 / 波瀾裔法國籍
Physicist (物理學家)
|
|
|
第一位進入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的女性
過去大家在談科學化管理時,都把重點放在機器上,拼命地將機器設計地更有效率,然後期待人去配合機器的流程。但Lillian Gilbreth將關懷轉到「人」,也就是勞動者的身上。運用心理學的知識,測量勞動者在進行重複性動作時所花的時間、並分析其動作流程,進而去思考該如何設計操作流程和環境,以達到提升工作效率並且勞動者負擔的目標。
Gilbreth夫妻寫了許多與改善勞動操作環境相關的書籍,提供建議給工廠老闆。然而,當Frank Bunker Gilbreth過世、Lillian Gilbreth開始獨撐大局時,許多工廠老闆開始婉拒這些建議 因為他們不想讓一位女性來指導他們如何管理工廠。
Lillian Gilbreth只好將重心轉移到被認為是「女人的場所」的廚房。由於當時廚房等家用品的設計不甚理想,許多家庭主婦必須花一整天在家務勞動上, Lillian決定改善冰箱裡的隔間、踏板式掀蓋的垃圾桶、也提出「廚房工作三角」 ,烹飪(爐)、準備(水槽)、儲藏(冰箱)的概念,設計出更適合使用者所需並且能提升工作效率的廚房空間,讓家庭主婦們能從整天的家務勞動中被解放出來!
Lillian Gilbreth對於工作者的關懷與貢獻讓她獲得了「美國工程界的第一女士」(America’s first lady of engineering)、「現代管理之母」(Mother of Modern Management)的稱號!
|
Lillian Gilbreth
(莉蓮·吉爾布雷斯)
1878-1971 / 美國
Industrial Engineer (工業工程師) |
|
|
「Noether小姐是自女性可以接受高等教育以來最重要的數學天才」
1935年,愛因斯坦在向紐約時報的投書裡如此讚譽Emily Noether,一位影響數學、理論物理學界深遠,但在世時卻未獲得應有肯定的科學家。
Emily Noether生在19世紀末的德國,她的父親Max Noether也是位數學家。秉持著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家庭的支持,她在德國女性不被允許接受高等教育的年代,靠著旁聽學習數學。
她提出的諾特定理(Noether Theorem)揭示數學的對稱性與物理的守恆定律之間的關係,對近代物理學影響深遠;而她在群論、環論等主題的研究,也「改變了抽象代數的面貌」。Emily Noether也曾經參與廣義相對論中的數學研究,愛因斯坦更特別指出她貢獻良多!種種傑出表現,也難怪他被譽為「數學史上最重要的女人」。
資料中不少會提到她「非典型、不女性化的裝扮及身材」,說她愛吃甜食、過重、衣裝寬鬆等,在當時常招來不少的指指點點。對此她自己回應:「如果不吃東西,我就沒辦法研究數學啦!」
|
Emmy Noether
(埃米·諾特)
1882-1935 / 德國
Mathematician (數學家) |
|
|
1926 年2 月8 日,作為第一位在美國電氣工程師學會(AIEE) 年會上發表論文的女性,她展示瞭如何使用雙曲函數來計算線路在不不穩定的情況下可以承載的最大功率。這篇論文很重要,因為傳輸線變得越來越長,導致更大的負載和更多的系統不穩定,而且Clarke的論文提供了一個適用於大型系統的模型。
他後來的兩篇論文獲得了AIEE的獎項:1932年的最佳地區論文獎和1941年的最佳國家論文獎。她也參與了包括胡佛水壩在內的西方水力發電大壩的設計和建設,貢獻了她的電氣專業知識來開發和安裝至今仍在當地發電的渦輪機。
1943 年,根據她為 GE 工程師講課的筆記,編寫了一本在電力工程具影響力的教科書《交流電力系統的電路分析》。1974年,她加入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電機工程系,成為全國第一位電機工程女教授。
關於Edith Clarke 的其他事蹟
● 第一位在 Tau Beta Pi 獲得專業地位的女性工程師
● 美國電機工程師學會第一位女性院士
● 第一位被美國電機工程師學會接納為正式投票會員的女性
● 1954 年,她獲得了女工程師協會(SWE) 成就獎
● 於1998年被選入《馬裡蘭州歷史成就女性》,並被收錄在《美國國家傳記》和《現代美國著名女性》中
|
Edith Clarke
(伊迪絲·克拉克)
1883-1959 / 美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電機工程) |
|
|
Alice Ball在大學時便和教授合作發表了一篇論文,刊在美國化學學會期刊上,這對大學生而言已是重要的成就,而作者是非裔女性的更加少見。傑出的表現讓她獲得了幾間名校的碩士獎學金,她拒絕了加州柏克萊大學的入學許可,選擇到夏威夷大學就讀。這也讓她成為第一位從夏威夷大學拿到碩士學位的女性,同時也是第一位拿到該校碩士學位的非裔美國人。
Alice Ball最重要的研究成就是提升漢生病療法 — 「大風子油療法」的療效。俗稱「麻風病」的漢生病,是因漢生桿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傳染病。而「大風子油療法」,是從大風子的種子中提煉出油,將大風子油以內服或注射的方式給藥,然而給藥過程不僅疼痛,還會帶來嘔吐、腹瀉等強烈的副作用,吸收效果也不好。
Alice Ball的貢獻是發展出一種化學方法,將大風子油中有療效的物質萃取出來,並讓該物質更容易被身體吸收。可惜的是,她並沒有機會看見這個方法被應用在病患身上。她在發展出該技術的同年年底,便意外過世了,得年24歲。
更令人難過的是,Alice Ball的研究成果,竟然被另一位後來還當上夏威夷大學校長的化學家Author Dean將該成果佔為己有,發表命名為”Dean Method”,成為1920年代到1940年代之間治療漢生病最有效的療法。
1922年時,當初邀請Alice Ball投入大風子油研究工作的醫生Harry T. Hollmann試圖矯正這件事,他在醫學期刊上將這項研究成果歸功於Alice Ball,並將該方法正名為“Ball method”,不過並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一直等到2000年,Alice Ball才正式得到她應得的榮耀。在許多歷史學家的考證壓力下,夏威夷大學終於在2000年時公開發表肯定Alice Ball當年發展出“Ball Method”的貢獻,並在校園中的一棵大風子樹前為她立牌匾。同時,夏威夷州長也將2月29日訂為“Alice Ball Day”,以紀念這位重要的化學家。
|
Alice Ball
(愛麗絲·鮑爾)
1892-1916 / 美國
Chemist (化學家) |
|
|
Rachel Carson其實也是位生物學家。她從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取得動物學碩士後,因為經濟因素放棄攻讀博士班,而是在美國漁業署擔任水產生物學家(aquatic biologist),是漁業署第二位正式聘用的女性科學家。在漁業署的工作項目之一,是要負責為每週播出的教育廣播節目「水面下的羅曼史(Romance Under the Waters)」撰寫腳本,藉此增進一般大眾對海洋生物的了解。
1950年代,Rachel Carson逐漸注意到DDT(雙對氯苯基三氯乙烷,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對環境及人類健康帶來的問題,也對此寫過幾篇文章,但都沒有獲得相對的回應。於是,她決定要用一本書的篇幅來引起社會大眾對於化學藥劑之問題的重視。
DDT是19世紀末被製作出來合成物,到了1939年,瑞士化學家Paul Hermann Müller發現DDT可以迅速殺死蚊子、農作物害蟲,之後便被拿來作為普遍的農藥、殺蟲劑成分。而且,由於DDT的殺蟲能力間接達到了防治瘧疾、霍亂等疾病的效果,沒想到,這過後沒多久,越來越多科學研究顯示:DDT其實容易在動物體內積累,不僅會對於生物健康造成影響,也對環境生態帶來嚴重的破壞。
當《寂靜的春天》將DDT的問題揭示於世人面前時,因為影響了農藥、殺蟲劑的公司利益,這些大公司便開始抹黑Rachel Carson,不僅質疑她專業背景不足、提出的數據不對,還特別針對她沒結婚生小孩這件事大作攻擊。不過這些公司越攻擊,《寂靜的春天》就賣越好,帶起一大波草根環保運動,喚起了世界各地的環保意識。其中,美國在1970年成立了環保署,1972年宣布全面禁用DDT,至今在大多數的國家也是被禁用的。可惜的是,Rachel Carson在《寂靜的春天》出版後兩年便過世了,沒有親眼看見世界因她而起的改變。
|
Rachel Carson
(瑞秋·卡森)
1907-1964 / 美國
Conservation Ecologist (生態保育學家) |
|
|
「吳健雄」這個名字大家應該不陌生。擁有「中國的居禮夫人」、「核子研究女王」等稱號的她,不僅是核物理領域專家、β衰變的研究權威,更做出關鍵性的實驗,證實了李政道與楊振寧對於宇稱守恆定律(Law of Parity Conservation)的質疑。
物理學裡有許多與「守恆」的定律,像耳熟能詳的能量守恆定律、質量守恆定律等;曾經,「宇稱守恆」也被認為是不可質疑的定律。直到1950年代,理論物理學家楊振寧和李政道兩人透過計算結果,認為宇稱在弱交互作用中可能並不守恆。這個想法需要被實驗進一步確認 — 而這位進行關鍵實驗的物理學家就是吳健雄。吳健雄利用具放射性的鈷-60進行的實驗,證實了楊、李兩人的想法:在弱交互作用下,稱不守恆。這個研究成果促使楊振寧與李政道獲頒195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成為最早的華人諾貝爾獎得主。至於做出關鍵實驗貢獻的吳健雄,在接下來的十年之內五度被提名,但最終並未獲獎。
雖然與諾貝爾獎無緣,吳健雄一生仍然獲得了無數的獎項肯定。她在1958年成為首位獲得普林斯頓大學榮譽博士學位的女性;1975年獲選為美國物理學會(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的會長,是該學會首位女性會長。
為了紀念吳健雄在物理學的貢獻,1995年,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及李遠哲在台灣發起創立吳健雄學術基金會,旨在推動科學教育、培育科學人才。而自2008年起,吳健雄基金會與其他組織共同設置「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每年表揚台灣傑出的女性科學家,一方面肯定這些科學家的成就,也希望透過樹立典範來解決科學領域中性別不均的現象。
|
吳健雄
1912-1997 / 中華民國、美國
Nuclear Physicist(核物理學家) |
|
|
「人們的腦袋應該比外貌來得更有趣」 — 這句話來自一位屢次被人認為空有美貌沒有內涵的女性,她的名字叫Hedy Lamarr。曾是位好萊塢當紅明星,而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她也是位發明家,而且她的發明為當今的無線通訊系統奠下基礎。
從未接受過科學專業訓練,仍對於設計發明很有興趣。她設計過交通號誌、碳酸飲料發泡錠,也幫航空大亨Howard Hughes設計過更加流線形的飛機。
不過,Hedy Lamarr對後世影響最深遠的發明,是為現代無線通訊系統奠下基礎的「跳頻展頻(Frequency-hopping Spread Spectrum, FHSS)」。
在二戰期間,各國會用無線電來控制魚雷,不過這個方式會遇到一個問題:要是敵方也偵測到該頻道,就能進行干擾,使魚雷偏移目標。據說,Hedy Lamarr在聽著作曲家暨發明家的好友George Antheil彈奏鋼琴時,靈光一閃,認為如果可以像彈奏鋼琴一樣地不斷改變控制魚雷的信號頻率,那或許就能減少訊號被敵方干擾的狀況。於是Hedy Lamarr和George Antheil兩人把這個想法實現出來,稱之為「秘密通信系統(Secret Communications System)」。
數十年後,這項展頻技術的發展及理論,為藍牙、Wifi、GPS等無線通訊設備奠下了重要的基礎,然而當初發明的Hedy Lamarr和George Antheil卻遲遲未獲得肯定。各種因素交雜下,Hedy Lamarr的貢獻一直要等到五十多年後才逐漸獲得正視。
1997年,電子前鋒基金會(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 EFF)頒發Pioneer Award給Lamarr和Antheil,可惜那時的Hedy Lamarr已經年老體衰、無法親自出席頒獎典禮。2014年,她死後14年,入選美國發明家名人堂。
|
Hedy Lamarr
(海蒂·拉瑪)
1914-2000 / 美國、奧匈帝國
Inventor(發明家)
Actress(女演員)
|
|
|
Merkel德國前任總理
梅克爾在萊比錫卡爾馬克思大學繼續學業,從1973 年到 1978 年在那裡學習物理學 。這樣的舉措在當時的東德是史無前例的,最初遭到了大學的抵制。在當地統一社會黨領導層的支持下,該計畫獲準繼續進行。
學業即將結束時,Merkel在一所工程學院尋求助理教授職位。作為獲得這份工作的條件,Merkel被告知她需要同意向史塔西官員報告她同事的情況。Merkel拒絕了,藉口是她不能很好地保守秘密,無法成為一個有效的間諜。1978年至1990年,Merkel在柏林-阿德勒斯霍夫科學院中央物理化學研究所工作和學習。在科學院,她成為 FDJ 秘書處的成員。據她以前的同事說,她在擔任「鼓動宣傳」秘書期間公開宣傳馬克思主義。 然而,梅克爾否認了這一說法,並表示她擔任文化部長,涉及獲取劇院門票和組織訪問蘇聯作家的講座等活動。
她表示:“我只能依靠我的記憶,如果結果有所不同,我可以接受。”
1986年,她的量子化學論文被授予博士學位(Dr. rer. nat.)後,她擔任研究員並發表了多篇學術論文。
|
Angela Dorothea Merkel
(安格拉·梅克爾)
1954- / 德國
Chemist (化學家)
Politician (政治家) |
|
|
1976年回台後任教於淡江大學化學系,以教授身分兼任化學系主任暨研究所所長;主要研究領域為苔蘚類植物的化學組成,並從化學分類的觀點,比較台灣、中國及世界各地苔蘚植物組成之差異,研究及教學均有所成。不僅1999年獲得中國化學會特別貢獻獎,2021年再度獲特殊貢獻奬。
2002年有感於女科技人之間缺乏互相連結的渠道,開始籌組女化學家聯誼會,為從事化學研究的女性學者提供一個平台,彼此交流學術及教學經驗,分享教學、研究與家庭兼顧的甘苦。
2002-2008年,擔任考試院第十屆考試委員,推動取消數項國家公務人員考試的性別限制。促使考試院於 2005 年公佈「國家考試性別平等白皮書」,亦成立「國家考試性別平等諮詢委員會」。對於推動不分性別均有相同的應考機會,影響甚深
為推動台灣科技女性與國際間的交流,吳嘉麗代表台灣女科技人協會加入INWES(國際女科技人網絡,International Network of Women Engineers and Scientists),並曾擔任此會下分支APNN(亞太女科技人網絡,Asia and Pacific Nation Network)之主席(2017-2020年),提升台灣科技女性在國際上的能見度與影響力。
|
吳嘉麗
1947-2021 / 中華民國
Chemist(化學家)
Women's activist(婦女運動者) |
|
|
中國抗日戰爭期間就讀遷至重慶國立中央大學建築系。
曾榮獲「十大女傑出青年」、第五屆傑出建築師獎,2016年獲教育部頒建築貢獻獎。1949年因鐵路局招考人才的機緣抵達台灣,在聯勤工程處擔任副工程師。1965年擔任陽明山中山樓修建設計師,並因而獲得台灣建築成就獎,有「台灣第一女建築師」之譽。1967年4月30日榮獲第一屆建築金鼎獎。
甫入鐵路局,便獲得獨立設計、監工整建板橋火車站的機會,是為其事業首發。1965年,時任中華民國總統蔣介石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孫文百年冥誕,決定在陽明山興建中山樓,指定修澤蘭為建築師,因為設計中山樓而成為台灣當時最有地位的建築師,之後設計許多校園及公共建築,包括花蓮師範學院圖書館、景美女中圖書館、台中衛道中學教堂、日月潭教師會館等。
戰後的臺灣建築界,執業者大多為男性,標榜理性方正格局的現代主義主流裡,以復古主義經典作品陽明山中山樓聞名的修澤蘭,是少數臺灣表現主義代表人物。
|
修澤蘭
1925-2016 / 中華民國
Architect (建築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