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紀錄片《老查某》放映與映後座談;講者:蔡晏珊(114.05.16)
[心得] 紀錄片《老查某》放映與映後座談;講者:蔡晏珊(114.05.16)
心得徵稿比賽獲獎名單出爐!!
【電機工程系/吳O侑】
我本來以為,《老查某》會是「一群人」的故事,而紀錄片的後半卻是聚焦在「一個人」身上。我可以感受到公娼在被無預警廢除之後,面臨的不只是大眾對於性工作的偏見,更多的是被丟進社會斷層的無奈,那種「接下來我怎麼辦」的問題。
影片的英文字幕很有趣,把台語跟一些俚語翻譯得超棒,而在某些地方甚至不上字幕,讓觀眾自己去感受「她」想說的是什麼,使該片段更加值得深思。這次的收穫,與我預期的非常不一樣,但也非常獨特。
【化學工程系/王O傑】
我覺得白蘭實在很辛苦,遭遇到多重的打擊,然後從一個健康的人受傷,要再站起來十分的不容易。其實我覺得無關,黨派都應該要把性專區合法化,因為不合法化的話,黑道非法勢力就會介入,政府應該要訂良好的政策統一管理。食色性也,真誠的去面對它,
比逃避會更好,畢竟性產業不可能我們裝作知道就不存在
【資訊工程系/廖O涵】
娼妓好像不管在哪個年代都有,因為是生理需求,所以也無法完全抹除在世上。紀錄片的一開始呈現公娼被廢棄開端,市長因不禁議會的質詢毅然決定廢除公娼證,然而卻沒有相關的配套措施,許多合法的公娼瞬間沒有了工作,而他們的未來該如何?
說實話,這件事情有很多方面可以去思考,從普通民眾的視角來看,廢除娼妓對於社會來說是進步的象徵,女性的身體不再被視為交易產品,而且自己住家附近沒有嫖賭,治安相對而言會比較好,大部分的人應該都希望廢除娼妓,希望掃除黃色,
台灣成為一個更美好的國家,然而經過這麼多年,娼妓並沒有從我們身邊消失,只是地下化了,變成只有私娼存在,公部門不在處理,大家眼不見為淨。對於大眾而言,娼妓敗壞社會風氣,廢除娼妓是好的象徵,應該全面掃除,但對於另一群人來說當娼妓是他們的救贖,這些當娼妓的女生很多是因為貧窮被迫去當的,說實話,有時候生存在上面的人們很難想像底層人的生活,身為普通人的我們可能很難體會弱勢者的生活,看到紀錄片的主角白蘭,13歲時因為家境窮困就被迫賣身,他家真的挺窮的,很難想像在現在還在燒水煮飯,不知道是不是住在山上的關係。我挺欣賞白蘭的個性,他負責任為他人著想的態度,雖然他有很多機會可以逃跑,但他還是認真做他的工作,也有可能是因為這樣在後面有很多人幫她吧!不過也因為他很早就賣身,所以也沒收到良好的教育,看他在使用計算做些簡單的數學都不會,就讓人感到唏噓。有時候我在想娼妓這行業是否該存在,畢竟仍有需要這方面的人存在,很難全面禁止,到底要如何處理才能保障這些性工作者的權利和整個社會的秩序呢?這是值得去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