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講座]人生轉角遇到非洲:一位台灣援助工作者的東非日記;講者:楊怡庭(114.12.11)

視覺

講座前導 :

女孩因為沒有衛生棉而缺課?

部落沒有乾淨用水?

水井失敗要重新鑽?

一片衛生棉,竟牽動整個社區的未來?

她走進東非,只是想做布衛生棉。

沒想到最後,她建起了 70 座深水井。

從月經貧窮到永續農業,她看見了改變世界的方法。

講座大綱 : 

這場演講源自一個非常小的起點——一片布衛生棉。

2015 年,22 歲的楊怡庭在肯亞的偏鄉進行月經貧窮訪查時,看見女孩因為沒有衛生棉而缺課、被嘲笑,甚至因此中斷求學。她從最基礎的布衛生棉教育開始,帶著車縫機走進社區教女孩縫製衛生棉,也同時陪著她們談身體、談尊嚴、談未來。

然而,隨著田野深入,她逐漸發現:

布衛生棉不是問題的結束,而是問題的入口。

月經貧窮背後,是缺乏乾淨用水、缺乏廁所、缺乏衛教、缺乏公衛資源的更大結構。

於是,一片布衛生棉引導她走向 WASH(水、衛生、健康)領域,最後走上了深水井建設、永續農業、女性培力與 NGO 在地治理的道路。

十年間,她與團隊在烏干達、肯亞、史瓦帝尼與南蘇丹建起 70 多座水井、成立布衛生棉工坊、培育在地志工、協助學校與社區改善衛生設施,也在跨文化與跨國協作的限制中持續調整專案的推出方式。

本講座將分享:

  • 月經貧窮如何連動教育、性別、健康與貧窮循環
  • 為什麼「布衛生棉」最後帶她走向「淨水」
  • NGO 在東非工作時最真實的挑戰:技術、文化、責信與社區期待
  • 從失敗的第一口水井到 70 座深井的學習
  • 台灣年輕人如何在國際發展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 東非如何悄悄改變一個台灣女生的人生
  • 東非獵奇故事分享

這不只是一場海外故事分享,而是一段從「看見一個問題」,到「選擇留下來做改變」的長期實踐歷程。

也希望能讓更多學生看見——通往世界的道路,往往從一個很小的開始。


講者介紹 : 

講者照片

楊怡庭(Elle Yang),愛女孩國際關懷協會(Love Binti International)創辦人兼總監。

她在 22 歲那年踏上東非,從肯亞的月經貧窮實地訪查開始,逐步發展出跨國的女性賦權、WASH(水資源)、以及永續農業方案。十年間,她與團隊在烏干達、肯亞、史瓦帝尼與南蘇丹建設超過 80 座水井,建立「永續農業示範基地」、培育上百名在地志工與技術人員,並深化社區治理能力。

目前為國立臺灣大學氣候變遷國際發展博士候選人,研究 NGO 在東非的責信、永續與在地化。她的工作橫跨田野、國際合作、行政流程與跨文化協作,被學生稱為「把台灣帶到非洲,也把非洲帶回台灣的人」。


講座時間:114年12月11日(四) 13:20-16:20

入場時間:13:00 開放簽到

講座地點:第四教學大樓T4 AU-101

點此報名


聯絡窗口:

余助教
信箱:d11004002@gapps.ntust.edu.tw


指導單位: 教育部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高教深耕計畫、通識教育中心、城南學院 

瀏覽數:
登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