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心得] 科技女力的勇氣與愛:120cm的崛起;講者:陳攸華 (113.04.22)

【優選 /  王建傑  化工系二年級】

陳攸華教授今天的講座,傳達了許多寶貴的生命經驗。部份是我深有同感、頗有共鳴的,其他則是未來我可以實踐在生命中,讓生活更精采美好的!
陳教授在大學時期,遇到指導老師所出的怪作業,要求極高,操作繁複,大多數的同學表現不佳,但是教授還是咬牙盡力完成它,國外進修回來後,反倒是這是作業幫助她找到第一份工作,因為當時的指導教授在這份怪作業中看到她的能力,決定聘用她進入立法院工作。教授勉勵我們,人生沒有用不到的努力,因為現在的努力未必會馬上有回報,反倒可能需要多年後才看得到成果。但是往往現在的年輕人工作用不到的作業、課程就不學、不練,實在可惜。這段話,我心有戚戚焉,高中時,立志要走三類組,指考範圍的許多學科知識還有電腦技能,因為我認為對於未來求職影響不大,就沒有精進學習。反倒上了大學,改讀二類組,這些之前缺乏的知識,必須得比同儕加倍努力,才能補回來。
不要單一事件來判斷一個人,是陳教授給我的第二個重要啟示!也許授課老師嚴格,要求甚多,但在你最需要幫忙時,他卻願意助你一筆。回想國中時期,能力分班的英文老師,就是傳統的嚴格老師,上課的內容極為扎實,筆記、作業繁多,對於每個學生該有的表現也十分要求,當時我和其他同學一樣,都不喜歡這位老師。但是要國中畢業時,才可以體會老師對我們的好,他為了我們能多學一點,自己在辦公室加班到7點半,努力收集素材資料,出了一堆作業,學生只要寫一份,他卻常常改全班好幾十分到深夜。而且這些都是沒有額外薪水支付,是老師甘願付出的。高中的英文課,教學的內容也比這位老師的更難更多,我常常在想,如果當時沒有這位老師的犧牲奉獻,甘願背負罵名,也要學生進步,我又怎麼能在課業壓力繁重的高中生活安然適應,又怎能在茫茫人海中脫穎而出,現在回想真的萬分感謝當時老師的嚴格,才有今天的我!
最後一個啟示,是教授回到臺灣的目的—想要回饋社會,點亮小小人兒。其實教授大可以在美國定居生活,那裏的生活品質和薪資待遇不比臺灣差,甚至更好,但是教授願意以過來人的身分,勉勵所有小小人兒,不要看輕自己,努力闖蕩這個世界,努力和愛,會讓自己有不一樣的成就。很多時候,我們對於身障朋友很難做到鼓勵,畢竟我們無法深刻體會他們的不便和需求,但是教授這樣子的活典範,勢必就是最好的鼓勵了。也期許自己在未來有一番成就時,務必回饋社會,盡一分力!

瀏覽數: